首頁 /標籤查詢 /
標籤查詢:
-
逆轉人才荒的養成術—門諾基金會
門諾基金會深耕花東24年,總是期許自己前進資源最不足的地方,提供最溫暖的人道服務,也因此琢磨出一套置身勞動市場弱勢地位的人才養成術。執行長邱燕銀說,只要受訓者有心、有動機想學,門諾基金會就傾注心思和資源,提供一張就業市場的入門票。
-
彈性就業 Clean Force讓精障者也能自食其力
Clean Force的願景是為澳洲的精神障礙人士創造長期就業機會,員工有一半為精障患者,另一半為弱勢族群。20年來已經幫助數百位現有及回歸主流職場的員工實現獨立生活、自食其力的夢想。Clean Force在財務上也已經能自給自足。
-
MFCG幫助小農脫貧 也拯救了森林
二十多年前,一位肯亞西部卡卡梅加郡(Kakamega)的當地婦女,想為鄰近村落的赤貧婦女尋找收入來源,同時也想守護肯亞最後一片森林。透過與小農契作種植當地一種藥用植物,她不僅落實了心中的夢想,更成功讓小農家庭有機會擺脫貧窮,生活品質大幅提升。
-
Grupo SSI以數位科技 創新在宅照護模式
高齡化是全球現象,各國政府莫不努力與民間腦力激盪,讓老後生活健康又精彩。在宅安老,是95%西班牙銀髮族的願望,COVID-19疫情卻暴露,一旦人與人的接觸被迫喊停,數位必須立即無縫接手的急迫性。早已超前部署科技照護模式的Grupo SSI不僅照護長者,還能輸出模式讓其他城市跟進。
-
從群募平台到農業科技集團—Farmcrowdy
群眾募資平台起家的奈及利亞Farmcrowdy ,僅憑藉連結農夫與廣大的微型投資者,就在3年內幫助2.5萬名小農,又在短短2年內壯大成一個全方位支援農業產銷流程的科技集團。它在2021年底前已影響超過100萬名小農的生活,2023年底的目標則包括其他非洲11國的上千萬農民。
-
把排灣族十字繡工藝傳下去—達瓦蘭彩布工坊
抱著對十字繡工藝的強烈興趣,以及想要幫助部落婦女提升經濟能力的夢想,許淑慧奮力學習成為培力講師,再回到原鄉屏東三地門達瓦蘭部落,傳授現代工藝手法,並提供部落婦女工作機會。過程中經由婦權會申請微型手工藝專案補助的「嫄計畫」陪伴成長,讓工坊走出部落,打開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