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國際發展
坦尚尼亞Toolboksi接案媒合APP 讓工匠收入翻2倍
Toolboksi是專門媒合有一技在身的工匠及客戶的線上外包平台,透過技能認證機制,讓工匠得到更多接案賺錢的機會,還能接受Toolboksi提供的職能培訓。客戶則能找到有品質的工匠,並取得透明的報價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。解決工匠接案不易、客戶難找到可信賴工匠兩方的痛點,更創造就業機會。



Business Connect用乾淨的水 打破貧窮循環
Business Connect透過建立永續的在地商業模式,為全球缺乏潔淨水資源的人們,提供安全用水的解決方案,改善他們的衛生和健康。更重要的是,藉由提供在地創業和就業的機會,讓他們得以翻身脫貧。




菲律賓版棉花田ECHOsi 從綠色商店到女性創業推手
她們本來只想開一家販售有機小農商品的小店,卻忍不住雞婆插手,替農村商品改革外包裝,卻沒想到規模越做越大,乾脆成立基金會,找來各行各業的專家來替產品做診斷,協助社區創業者做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商品,改善當地婦女生計,這就是菲律賓社區婦女創業推手——ECHOsi基金會的故事。





平均員工年齡68歲的香港卓越社企「銀杏館」
「銀杏館」成立17年來獲奬無數,雖然是一家為提供長者就業而成立的社會企業,卻憑藉餐飲美味和服務實力,與匯豐銀行並列「服務第一」,和香港迪士尼樂園同獲環保卓越獎。並從一家小店成長為擁有6家餐廳、農園、電商平台和長者就業媒合平台的社企集團,足為台灣社企經營的參考典範。




英國史上第一個發行債券的公益團體 Scope
10年前, Scope便率先進入公益創投,向投資人募得180萬英鎊,用以建造適宜殘障人士居住的15棟公寓。為了打破殘障人士的人際障礙,Scope還拍幽默廣告教民眾如何與殘障人士應對,化解尷尬或手足無措的情境,更成功壯大自己的公益品牌聲量。

肯亞「獵豹世代」EcoPost 把綠色大地帶回非洲
在肯亞,1998年林地面積還有10%,十多年間銳減到只剩2%。年輕的大學金融畢業生露托(Lorna Rutto)立足循環經濟的基礎,號召貧窮、失業與吸毒等邊緣族群投入「垃圾變黃金」的事業,11年間不僅搶救140公頃林地,更讓所有員工的單位收入比最低工資高50%。


